总第173期2010年1月1日
◆ 锦联新闻
>>
锦联集团2009年经营业...
>>
投资集团召开2009年度...
>>
锦程集团设立济源集团成员...
>>
大连市中山区区长江亲瑜一...
>>
地产集团总裁赵培勇莅临沈...
>>
锦联•经典名...
>>
锦联地产集团组织召开沈阳...
>>
锦程集团蝉联中国货运业大...
>>
大连市原市长魏富海一行莅...
>>
锦程集团成员企业获“全国...
>>
锦程物流网CEO季玉晶赴...
>>
大连轻工学院师生来访锦程...
>>
锦程集团设立洛阳集团成员...
◆ 专题
>>
锦联集团2009年度工作...
>>
乘势而上 扬帆2010...
◆ 管理视线
>>
从物流企业信息化看锦程的...
◆ 物流
>>
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/邓志...
>>
海外代理网络布局新途径/...
◆ 加盟之窗
>>
大连锦程“百日创优”凯歌...
◆ 地产
>>
如何处理物业管理中的投诉...
◆ 锦联精英榜
>>
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呼叫中心...
◆ 员工之家
>>
投资集团召开2009年度...
>>
投资集团内刊《锦联世界》...
◆ 人生百味
>>
平淡中寻找幸福/辛云亮
>>
那些哲人告诉我们的/袁晓...
2019年第5期(总283期)
2019年第4期(总282期)
2019年第3期(总281期)
2019年第2期(总280期)
2019年第1期(总279期)
2018年第12期(总278期)
2018年第11期(总277期)
2018年第10期(总276期)
2018年第9期(总275期)
2018年第8期(总274期)
2018年第7期(总273期)
2018年第6期(总272期)
2018年第5期(总271期)
2018年第4期(总270期)
2018年第3期(总269期)
2018年第2期(总268期)
2018年第1期(总267期)
2017年第12期(总266期)
2017年第11期(总265期)
2017年第10期(总264期)
2017年第9期(总263期)
2017年第8期(总262期)
2017年第7期(总261期)
2017年第6期(总260期)
2017年第5期(总259期)
2017年第4期(总258期)
2017年第3期(总257期)
2017年第2期(总256期)
2017年第1期(总255期)
2016年第12期(总254期)
2016年第11期(总253期)
2016年第10期(总252期)
2016年第9期(总251期)
2016年第8期(总250期)
2016年第7期(总249期)
2016年第6期(总248期)
2016年第5期(总247期)
2016年第4期(总246期)
2016年第3期(总245期)
2016年第2期(总244期)
2016年第1期(总243期)
2015年第12期(总242期)
2015年第11期(总241期)
2015年第10期(总240期)
2015年第9期(总239期)
2015年第8期(总238期)
2015年第7期(总237期)
2015年第6期(总236期)
2015年第4-5期(总235期)
2015年第3期(总234期)
2015年第1-2期(总233期)
2014年第12期(总232期)
2014年第11期(总231期)
2014年第10期(总230期)
2014年第09期(总229期)
2014年第08期(总228期)
2014年第07期(总227期)
2014年第06期(总226期)
2014年第05期(总225期)
2014年第04期(总224期)
2014年第03期(总223期)
2014年第02期(总222期)
2014年第01期(总221期)
2013年第12期(总220期)
2013年第11期(总219期)
2013年第10期(总218期)
2013年第09期(总217期)
2013年第08期(总216期)
2013年第07期(总215期)
2013年第06期(总214期)
2013年第05期(总213期)
2013年第04期(总212期)
2013年第03期(总211期)
2013年第02期(总210期)
2013年第01期(总209期)
2012年第12期(总208期)
2012年第11期(总207期)
2012年第10期(总206期)
2012年第09期(总205期)
2012年第08期(总204期)
2012年第07期(总203期)
2012年第06期(总202期)
2012年第05期(总201期)
2012年第04期(总200期)
2012年第03期(总199期)
2012年第02期(总198期)
2012年第01期(总197期)
2011年第12期(总196期)
2011年第11期(总195期)
2011年第10期(总194期)
2011年第09期(总193期)
2011年第08期(总192期)
2011年第07期(总191期)
2011年第06期(总190期)
2011年第05期(总189期)
2011年第04期(总188期)
2011年第03期(总187期)
2011年第02期(总186期)
2011年第01期(总185期)
2010年第12期(总184期)
2010年第11期(总183期)
2010年第10期(总182期)
2010年第09期(总181期)
2010年第08期(总180期)
2010年第07期(总179期)
2010年第06期(总178期)
2010年第05期(总177期)
2010年第04期(总176期)
2010年第03期(总175期)
2010年第02期(总174期)
2010年第01期(总173期)
2009年第12期(总172期)
2009年第11期(总171期)
2009年第10期(总170期)
2009年第09期(总169期)
2009年第08期(总168期)
2009年第07期(总167期)
2009年第06期(总166期)
2009年第05期(总165期)
2009年第04期(总164期)
2009年第03期(总163期)
2009年第02期(总162期)
2009年第01期(总161期)
2008年第12期(总160期)
2008年第11期(总159期)
2008年第10期(总158期)
2008年第09期(总157期)
2008年第08期(总156期)
2008年第07期(总155期)
2008年第06期(总154期)
2008年第05期(总153期)
2006年第08期(总132期)
2008年第04期(总152期)
2008年第03期(总151期)
2008年第02期(总150期)
2008年第01期(总149期)
2007年第12期(总148期)
2007年第11期(总147期)
2007年第10期(总146期)
2007年第09期(总145期)
2007年第08期(总144期)
2007年第07期(总143期)
2007年第06期(总142期)
2007年第05期(总141期)
2007年第04期(总140期)
2007年第03期(总139期)
2007年第02期(总138期)
2007年第01期(总137期)
2006年第12期(总136期)
2006年第11期(总135期)
2006年第10期(总134期)
2006年第09期(总133期)
2006年第07期(总131期)
2006年第06期(总130期)
2006年第05期(总129期)
2006年第04期(总128期)
2006年第03期(总127期)
2006年第02期(总126期)
2006年第01期(总125期)
2005年第12期(总124期)
2005年第11期(总123期)
2005年第10期(总122期)
2005年第09期(总121期)
2005年第08期(总120期)
2005年第07期(总119期)
2005年第06期(总118期)
2005年第05期(总117期)
2005年第04期(总116期)
2005年第03期(总115期)
2005年第02期(总114期)
2005年第01期(总113期)
2004年第12期(总112期)
2004年第11期(总111期)
2004年第10期(总110期)
2004年第09期(总109期)
2004年第08期(总108期)
2004年第07期(总107期)
2004年第06期(总106期)
2004年第05期(总105期)
2004年第04期(总104期)
2004年第03期(总103期)
2004年第02期(总102期)
2004年第01期(总101期)
2003年第12期(总99、100期)
2003年第10期(总98期)
2003年第09期(总97期)
2003年第08期(总96期)
2003年第07期(总95期)
2003年第06期(总94期)
2003年第05期(总93期)
2003年第04期(总92期)
2003年第03期(总91期)
2003年第02期(总90期)
2003年第01期(总89期)
2002年第12期(总88期)
2002年第11期(总87期)
2002年第10期(总86期)
2002年第09期(总85期)
2002年第08期(总84期)
2002年第07期(总83期)
2002年第06期(总82期)
2002年第05期(总81期)
2002年第04期(总80期)
2002年第02,03期(总78,79期)
2002年第01期(总77期)
如何处理物业管理中的投诉/刘涛
产生投诉的原因主要基于业主对所“购买”使用的物业与业主期望有差距。业主使用物业、支付物业管理费,总是希望物业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,并感觉方便舒心,但物业在设计开发时,可能未考虑到或未完全按照业主的需要来设计,设备的选型和施工质量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因而造成上述的种种不便和问题,进而产生投诉。
一、物业管理的主要投诉内容
1、对设备设施方面的投诉。一是业主对设备设施设计不合理或遗漏及质量感到不满。如电梯厅狭窄,候梯拥挤;没有货梯,客货混运;房屋漏水,墙体破裂,地板起鼓等。二是对设备运行质量不满意。如供暖不答标;电梯经常停梯维修;供电供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等。
2、对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诉。业主一般对物业的投诉来自六个方面:①安全――业主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是否能得到切实保障;②礼仪――物业管理员礼仪礼貌端庄得体,讲话热情和蔼等;③完整――物业服务项目完善齐全,能满足不同层次业主的需要;④环境――居住环境安静,人文气氛文明和谐等;⑤方便――服务时间和服务地点方便,有便利的配套服务项目,如停车场、会所、自行车棚、邮局、托儿所等;⑥时间――服务时间和服务时效及时快捷等。当业主对这些服务质量基本要素的评估低于其期望值时,就会因不满而投诉。
3、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投诉。因停电、停水、电梯困人、溢水及室内被盗、车辆丢失等突然事故而造成偶然性投诉。这类问题虽有其“偶然性”和“突发性”,但因事件本身很重大,对业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麻烦而引致较强烈的投诉。
二、处理物业管理投诉的方法
物业物业公司在处理投诉时,应本着“耐心细致、公平公正、实事求是、依法合理”的原则,以国家的法律、地方法规、行业规定及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为依据,实事求是地设法解决问题,消除业主的不满。处理业主投诉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:
1、耐心听取或记录投诉,不当面解释或反驳业主的意见。业主前来投诉,是对物业公司某些方面的服务或管理有了不满或意见,心里有怨气。此时若一味解释或反驳业主的投诉,业主会认为物业公司不尊重其意见而加剧对立情绪,甚至产生冲突。所以物业公司要耐心听业主“诉苦”并进行记录,使业主感受到物业公司虚心诚垦的态度,随着诉说的结束其怨气也会逐渐消除。
2、对业主的遭遇或不幸表示歉意或同情,让业主心理得以平衡。业主投诉的问题无论大小轻重,都要认真对待和重视,要采取“移情换位”思维方式,转换一下角色,设身处地地站在业主的角度看待业主所遭遇到的麻烦和不幸,安慰业主,拉近与业主的心理距离,并表示要立即改正已过,一般会让业主感到满意的。
3、对业主的投诉要求提出处理意见,满足业主的部分合理要求。很少有业主向物业公司投诉是为表示“彻底绝裂”的,大多业主用投诉来向物业公司“谈判”,使物业公司重视其投诉,并能解决其投诉的问题。物业物业公司要站在“公平、公正、合理、互谅”的立场上向业主提出处理意见,同时,协调解决好业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满足业主部分合理要求。
4、感谢业主的意见和建议,作为改进工作和完善工作的依据。投诉是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的最好屏障。业主能向物业公司投诉,表明业主对物业公司还是持信任态度,物业公司要有“闻过则喜”的度量,对业主的信任表示感谢,并把业主的投诉加以整理和分类,以作为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相连,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检讨、反思物业公司的各项工作,完善和改进管理及服务工作。
5、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投诉内容。对投诉处理的实际效果,直接关联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声誉及整体管理水平。投诉处理的关键是尽快分析投诉内容,查清原因,督促有关部门限时进行处理,达到预计结果,并使业主满意;要确保不再发生同样问题,坚决杜绝“二次投诉”的发生。
6、把投诉处理结果尽快以电话或信函形式反馈给业主。尽快处理投诉,并给业主以实质性答复,这是物业管理投诉工作中的重要一环。业主口头投诉可以电话回复,一般应不超过一个工作日;业主来函投诉则应回函答复,一般不应超过三个工作日。回复业主可以向业主表明其投诉已得到重视,并已妥善处理,同时及时的函复可显示物业物业公司的工作时效。
三、减少物业管理投诉的途径
1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制度,并严格按工作规程和规范开展工作,这是减少投诉的关键。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工作规程为服务和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,既有利于物业公司提高管理水平,完善各项服务,也利于业主以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。
2、加强与业主或业主的联系与沟通,经常把有关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业主,使业主理解、支持和配合,这是减少投诉的重要条件。物业管理属于感情密集型服务行业,业主在物业中停留时间较长,与物业公司合作时间也较长,因此与物业公司的感情交流尤为重要。物业公司应积极通过联谊等形式,开展社区文化建设,促进与业主的交流,可以消除与业主之间的感情隔阂,使业主对物业公司有一定信任度。同时,还可通过公告栏、信箱、简讯、走访、业主大会等形式,宣传物业管理中的规定和要求,使业主理解和支持物业公司的工作。此外,物业公司应采取问卷调查、回访等主动的信息沟通方式,了解业主需求,解决业主困难,也可以减少业主的消极投诉。
3、利用各种形式,加强对物业从业人员的培训,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、服务技能以及预见能力,这是减少投诉的保证。物业管理服务的过程往往是“生产”与“消费”同步完成的。因此每位员工的服务都有一定的不可补救性,业主对某位员工恶劣态度所产生的坏影响,会延及整个物业公司。所以减少投诉应加强员工培训,不仅培养员工使用规范用语、进行规范操作的能力,还要培训员工的灵活服务技巧和应变能力,更要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,并配以奖惩机制,督促激励员工提供优质服务。
4、加大巡视检查力度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,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,这是减少投诉的根本。加强日常管理,“防患于未然”,通过巡视检查等手段,尽量减少事故发生,加强管理中的各个环节,杜绝管理中的漏洞,使管理趋于“零缺点”或“无缺陷”的尽善尽美状态。
5、适应社会不断的发展,寻找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,这是减少投诉的前提。即使业主对物业公司当前的服务“非常满意”,也并不意味着物业公司可以停滞不前,如果物业公司不进行创新,保持持久的服务优势和质量,还是会招致业主的不满。物业公司应注重研究业主的潜在需要,具超前思维和“超前服务”意识,既要“想业主之所想”,又要“想业主之未想”,不断创新,提供更完善的管理和更便利的服务,才能获得业主长久的满意和支持,减少投诉的发生。
加入时间:2010/2/10 10:38:00
阅读次数:2438